- · 中医教育版面费是多少[05/09]
- · 《中医教育》投稿方式[05/09]
- · 《中医教育》数据库收录[05/09]
- · 《中医教育》期刊栏目设[05/09]
不收昧心钱的中医专家教育家柯与参(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他不抱残守缺,亦无门户之见,因此,他既不属于“经方派”,又不同于“温病派”或“时方派”,而是熔各家学说于一炉,自成一家。故当有人问他属于
他不抱残守缺,亦无门户之见,因此,他既不属于“经方派”,又不同于“温病派”或“时方派”,而是熔各家学说于一炉,自成一家。故当有人问他属于哪一派时,他笑答:“为何非要属于某一派不可呢?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历史上的学术派别,都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应当师其所当师,不应该盲目崇拜。《吕氏春秋·察今》说得好:‘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疡子矣'。学习中医还要有虎穴探子的精神,穷原竟委,知常达变,才可领悟其中之奥妙于万一。”
他还在甘肃多所医学学校担任教职,结合自己数十年医疗实践经验,编写讲义教材,亲自指导学生临症实习,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和尊敬。晚年,他晋升为甘肃省新医药学研究所研究员,被任命为甘肃中医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
他在住室题写的“不营商业不耕田,妻子啼号要吃穿。续命医方廉价卖,想来不是昧心钱”的自勉诗,体现了他清贫的生活和高尚的医德。
1.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柯与参不仅“勤求古训”,向前人学习,而且“博采众方”;向今人学习,广泛搜集民间单方、验方。他年近七旬时,在随甘肃省卫生局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员到徽县深山老林里采药时,还指导学员搜集民间土单验方。
【作者简介】康桥,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飞天》《视野》《家乡》《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
正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精湛的造诣,尤长于妇科、儿科及消化系统疾病,兰州著名的儿科良药“健儿素”就出于他手。晚年,他又在钻研中医命门学说、气功疗法诸方面取得了不少独到的见解。《柯与参医疗经验荟萃》一书,就是他一生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的结晶。
柯与参7岁丧父,15岁丧母,家境贫苦,未成年时即成孤儿。但他聪慧好学,酷爱读书。每天凌晨外出砍柴,背至街上售罢,即赴私塾窗外偷听授课。时间久了,终被老师发觉,经测试,其学业竟比正式学生为优,老师大为感叹,于是准其免费入学。柯与参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刻苦攻读,成为山村私塾学生中的佼佼者。
文章来源:《中医教育》 网址: http://www.zhongyijiaoyu.cn/zonghexinwen/2022/080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