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教育》期刊栏目设[05/09]
- · 《中医教育》数据库收录[05/09]
- · 《中医教育》投稿方式[05/09]
- · 中医教育版面费是多少[05/09]
注重传承 完善评价 扎根基层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这种工作室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大规模,争取到2025年为每个县级机构建立1~2个工作室。”卢国慧指出,工作室有特殊要求,就是老专家要把基层医生带
“这种工作室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大规模,争取到2025年为每个县级机构建立1~2个工作室。”卢国慧指出,工作室有特殊要求,就是老专家要把基层医生带起来。“我们也鼓励退休的中医医师和中医的专长医师到基层去执业。”
优秀中医人才培养难,难就难在中医原创思维不易形成、历代经典难以活化、基本技能不易掌握、方药性效难以体悟……中医思维被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医人才传承的困境。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看来,中医药人才培养,最核心的就是提升中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
从满足老百姓对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需求来说,中医药人才的层次应是多种多样的。但目前,中医药人才评价多以考、评、聘为主,考试仍是中医药人才评价的主要手段。
“我们支持符合条件的师承继承人,以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据王启明介绍,在师资建设方面,教育部计划打造1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教师发展示范中心,实施卓越中医药师资培训计划,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我们鼓励引导名老中医、中医药专家上台,指导中医药院校的教师。经典的学习在院校学习之外,经过临床实践,周期性螺旋式的提升,才能加深理解。”
“我们也会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里面扩大中医医师的招生规模,推广‘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等管理模式,鼓励县域里面的医共体、医联体人才上下流动。”卢国慧说。
药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中药调剂。新华社发
中医药的优势在基层,中医药的声音在基层。但目前,基层医疗人员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这种现象很普遍。
中医药是传统医学,但“传统”二字并非意味着因循守旧,而应该是守正创新。王启明表示,教育部还将推动中医药与文、理、工的学科交叉,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我们还将试点探索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一批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群众健康的能力水平。”
文章来源:《中医教育》 网址: http://www.zhongyijiaoyu.cn/zonghexinwen/2022/070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