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六项重点任务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来源:中医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01日 17:4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审核:余早早 六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拓宽中医医疗服务岗位,三级综合医院按照要求设置中医门诊和中医病房,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鼓励临床科室配备一定数量

审核:余早早

六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拓宽中医医疗服务岗位,三级综合医院按照要求设置中医门诊和中医病房,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鼓励临床科室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医师,允许中医医师在临床科室按照注册执业范围开展与其执业范围相符的诊疗活动。落实用人自主权,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用好用足国家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分类建立中医临床、基础、科研人才评价标准。临床人才重点评价其临床疗效,基础人才重点评价其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创能力,科研人才重点评价其探索疾病规律,解决临床问题,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能力等。深化公立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科研成果转化等政策。完善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周期性评选表彰机制,定期评选表彰一批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

二是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扩大本科层次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持续开展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到2025年,为每个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立1-2个传承工作室。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全员培训,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培训全覆盖。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配备,推广“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鼓励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内人才柔性流动。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机制。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经中医全科专业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

四是统筹推进中医药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中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支持建设一批省级以上中药炮制等中药传统技术传承基地、工作室。加强中医技师队伍建设,制定中医技师岗位标准和队伍建设措施,建立健全中医技师管理制度,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序列中增设中医技师职称专业。加快急需紧缺和中医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中医疫病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打造高水平的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培养中医药传播人才、外向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强少数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强化中医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人才规模快速增长、结构布局逐步优化,人才质量和使用效能显著增强。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家中医药局首次牵头制定了系统部署中医药人才工作的这一政策性文件,提出加强中医药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是加快培养集聚高层次人才。在院士评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评选中,探索中医药人才单列计划、单独评价。面向国家重大项目、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等,吸引、发现、造就若干具有卓越科技组织领导才能的战略科学家。实施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持续支持岐黄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等特殊政策,培养造就一批中医临床大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建立健全面向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在重点人才项目、重大科技立项等工程计划中设立青年人才支持专项,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等中医药优势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来源:中国工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编辑:胡娜

■ 左宗鑫

《意见》分别提出中医药人才工作“十四五”和中长期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基本建立,人才规模总量快速增长,区域布局、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促进人才成长、吸引集聚的制度环境明显优化,培养造就一支基本满足中医药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到2035年,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领域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不断涌现,人才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对健康中国建设的贡献度显著提升。

文章来源:《中医教育》 网址: http://www.zhongyijiaoyu.cn/zonghexinwen/2022/0701/371.html



上一篇:注重传承 完善评价 扎根基层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
下一篇:【能力作风建设年】龙中医一院继续教育科举办

中医教育投稿 | 中医教育编辑部| 中医教育版面费 | 中医教育论文发表 | 中医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医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